前段時間,我和一些傳統商務汽車租賃公司的人聊起專車服務發展軌跡歷程(很多人會疑惑,在滴滴、神州、Uber等出來后,還有傳統商務汽車租賃公司嗎? 事實上即使在今天,北上廣深等城市仍然有大量的汽車租賃公司,數量最少在幾百家以上,這些公司早已經和互聯網專車劃清界限,但這幾年也沒倒閉),期間聊到互聯網專車的發展。這些人對滴滴、神州等公司表現的非常不屑,在這個群體有個很普遍的觀點是“他們牛什么牛,每年虧損幾十個億,我們雖然小,但好得每年能賺個幾百萬”。
我想,這或許就是格局的差異吧!因為這種格局的差異導致了在中國很多傳統行業被互聯網企業顛覆。但同時因為這種格局差異,很多傳統企業在互聯網浪潮來臨之際沒敢四處擴張,只想經營自己的一畝三分地,反而活了下來。禍兮?福兮?
或許很多人沒有認清一個事實:對于滴滴、神州這兩家公司來說,要想盈利,隨時都可以?,F在每年幾十億的虧損看起來很可怕,但都在掌控之中,我們把這種虧損叫做“戰略性虧損”。
所謂戰略性虧損,就是指企業在有能力盈利的前提下,為了追求發展速度和市場規模而放棄盈利的一種表現。除了幾家專車公司以外,電子商務行業的京東就是戰略性虧損的典范企業,到今天京東已然選擇了“虧損”,京東現階段只要虧損一天,集團就會進一步(當然2016到2017年期間京東會渡過戰略性虧損階段,選擇盈利)??雌饋硎且粋€悖論,但卻很合理。
又想起了我之前參加過的一個創業者聚會,大家落座后有人挑起一個話題“你們上一輪融的錢花的怎么樣了”,大部分人表示“花的差不多了,急需新一輪融資進來”。 這時候有個創業者自豪的說“我們通過精細化的運營,去年融資的3000萬到現在一分錢都沒有花掉呢”。全場鼓掌,紛紛請教其經驗,有旁觀者發言“悲哉,投資人給你們錢可不是為了讓你們省錢,而是快速的通過“花錢買時間”,獲取用戶和市場”。
無論時代怎么變化,模式怎么升級,任何時候企業盈利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。戰略性虧損也同樣如此,只是把先后順序調換而已。同時,戰略性虧損這樣的招數也不能濫用,凡客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。對于大部分普通企業來說,如何迅速的獲取利潤、現金流為正、員工福利提升才是合理的生存方式。
寫在最后:除了“戰略性虧損”,互聯網行業近年來出現了“戰略性犧牲”的案例。值得一提的是戰略性虧損更多的是暫時犧牲自我,未來成就自我,而戰略性犧牲則更為壯烈,純粹是為了犧牲自我,為上級母公司或其他利益公司的戰略布局鋪平道路。在中國四大專車公司中就有這樣一家正在“戰略性犧牲”的企業,具體是誰明眼人可能知道,瞎眼人明年這個時候也能看出來。